· 超越智商(IQ)测试 破译人类智力(ZL)密码 创立智力测量中国标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翟氏智力测量。
·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进展,必将改变我们所有的传统观念。
·生理遗传——多元智力测量是人生工程设计的依据
·智力开发是金矿开采 智力测定是采前勘探
·认识自己 设计自己 完善自己
·决定让孩子学习什么之前,一定要了解孩子适合学习什么。测量生理遗传——多元智力,可以帮助父母正确认识,设计自己的孩子,实现更加完美的人生。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
·竞争的时代,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对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要选择正确。就必须测定生理遗传即多元智力。
·宝剑劈柴不如斧,骏马耕田不如牛。你可知晓自己(自己的孩子)是宝剑或是斧?是骏马或是牛?
·让每个青少年儿童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东方科奥助每个学子驶向成功的彼岸

·2016年5月,在对我研究所生理多元智力测量考察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范兆良决定成立“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脑科学应用与教育技术研究院”,并聘请翟桂鋆任院长。

·2016年4月15日,我研究所一行四人在翟桂鋆所长带领下参加了朱元交发起的皮纹检测业研讨会。会议上进行了学术讨论与经验交流,并决定成立“中国皮纹学学会下属的皮纹检测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

·2016年3月,翟桂鋆所长被教育部战略发展学会聘为专家组成员。

·2015年4月,翟桂鋆所长主编的《中国当代皮纹学研究》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14年9月12日至13日,由科技部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主力、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承办的“中国首届皮纹学高峰论坛暨中国第二届皮纹学与认知能力相关研究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全国100多位皮纹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决定成立“中国皮纹学学会筹备委员会”。

 




联系电话:
   
010-84131431
 

向独具科学思维和实事求是精神的五家报纸致敬

  2012年春节过后,中国的媒体掀起了皮纹测试是“伪科学”之舆论风暴。这场舆论风暴之猛烈是史无前例的,仅就对一项科学研究进行封杀围剿的现象来说,在世界范围可能也是少有的。纵观世界科技史,可能只有哥白尼的“日心说”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公布之后,才遭到过保守势力如此激烈的反对与绞杀。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一边倒的口诛笔伐皮纹测试是“伪科学”之时,却有五家报纸相对保持较为冷静清醒的头脑,较为客观、较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论了皮纹测试和正确对待处理了太原皮纹测试事件。这五家报纸是:《河北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法制晚报》和《北京晚报》。

  尤为值得赞赏的是《河北青年报》在2012年2月7日刊发了张彬楠记者采写的“皮纹测试是不是伪科学”一文,是目前发现最为具备实事求是精神和科学思维来科学评判皮纹测试的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文中对皮纹学的历史、对皮纹与智力测试进行了客观的报道与评价。没有像其它文章那样放肆攻击否定皮纹测试是“伪科学”,非常的难能可贵。文中只提到“皮纹测试还要持谨慎态度”、“皮纹测试由于尚处于发展阶段,缺乏行业标准,难免存在良莠不齐”、“通过皮纹测试孩子的个性、爱好、先天智力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但其准确性需要进一步证实”、“就目前的科技水平状况来看,还没有明确的依据能够证明皮纹测试和人的智力有关,但把目前尚未论证的技术简单地定义为伪科学也是片面的”。

  当然,张彬楠记者采访的众专家能之所以如上所说,是他们还不了解我们北京皮纹测试——翟氏测试已达到的精确度,更不知道我们的研究已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和国家级论证。

  其次是《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24日刊发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王月丹的文章,题为“关注幼儿皮纹测试:开错了方子吃错了药”,此文从字面上看好像是否定皮纹测试,但其实是确认了皮纹学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肃性。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王月丹先生是一位严肃负责的科普专家。在此文中,他深入浅出的阐述了皮纹学研究历史,特别是他不辞辛苦地、认真地查询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搜索引擎,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找到了521篇皮纹学研究的相关文献(从1983年至今),在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搜索引擎上找到了4916篇皮纹学研究的相关文献(从1943年至今)。最后,他得出结论:这些数字足以说明,皮纹学确实是一门有众多专业人士研究的科学,是一门正规和严肃的基础医学科学。但是王月丹对皮纹与智力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还是不甚了解,他片面的认为皮纹学仅仅是用于评价相关疾病,在正常人群中,其并不能用于衡量人智商高低;且进一步错误认为在以皮纹测试来确定孩子的智力是一种过度的滥用,已经脱离了科学的范畴,是不科学的和不可取的。

  虽说王月丹先生在最后的结论中否定了皮纹测智力,但他的认真严肃的科学探索精神还是令人钦佩的,他只是不知道我们北京皮纹测试——翟氏测试对皮纹与智力测量之研究已达到的精确程度而已。当然王月丹也不知道我们的皮纹测试智力的研究已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和国家级专家论证。我相信,王月丹来考察我们北京皮纹测试——翟氏测试之后,他的观点应该能得到修正,他对皮纹与智力测量肯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为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实事求是的,都会接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再其次,是《中国文化报》在2012年2月7日刊发的,由侯丽、王芳两位记者采写的“皮纹测试不能决定孩子智商”一文。文中把支持皮纹测试怀疑质疑与否定皮纹测试正反两面的理论观点都毫无保留的摆了出来,真有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风格,能做到这点已是难能可贵的了。在一个潮流从上而下铺天盖地一边倒的涌来之时,侯丽、王芳两位记者能做到客观地报道众专家对皮纹测试的看法,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记者所应具备的视角与素质。只是他们没来采访我们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没有让大众听到我们的声音,这不能不说有些许遗憾。

  我把以上三篇文章都附在后面,以让真正关心皮纹科学、关心皮纹测试的朋友一睹为快。同时,我真诚的邀请《河北青年报》张彬楠记者、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王月丹先生、《中国文化报》的侯丽和王芳记者以及他们文章中所采访过的专家学者都来我们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亲自体验考察北京皮纹测试——翟氏皮纹测试。

  最后,我还要向《北京法制晚报》和《北京晚报》这两家报纸致以崇高的科学敬意!《北京法制晚报》对皮纹测试是“伪科学”之喧嚣根本就不屑一顾,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也没跟风转载其他报纸不负责任的文字,除科学素养高以外,我想,可能是《北京法制晚报》的总编和记者都具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吧,他们可能知道对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无端的攻击污蔑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北京晚报》在这场全国性的口诛笔伐皮纹测试是“伪科学”的浪潮中,没有跟风,也没有落井下石,保持一份难得的清醒,也是应该向其致以科学的敬意的。《北京晚报》在其报纸上只是客观的报道了山西道蒙公司以公益绑架幼儿园家长做劣质的台湾皮纹测试,有敛财之嫌,已被当地教育局叫停之客观事实,对皮纹是否“伪科学”只字不提。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北京晚报》的科学素养与法制观念比之2001年有了很大提高。我们何以此说呢?因为在2001年我们来北京参加北京科技周活动之后,在地安门附近民航幼儿园测试时,《北京晚报》曾于2001年7月3日和7月11日发文说我们是骗人的,是“江湖术士”,也把皮纹测试视为“伪科学”,宣称皮纹测试是“迷信”,是“看手相算命”。为捍卫我们的名誉和皮纹测试智力的科学尊严,我们把《北京晚报》送上了人民法庭!最后以法庭判决我们是“科学研究”、《北京晚报》是“科学评论”草草结案!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个判决就算不是一场“冤案”,也很难经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稍有一点中文常识者都能看出“骗人的”、“江湖术士”、“迷信算命”等词语能算得上是“科学评论”吗?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的皮纹测试智力的科学研究地位得到了确认,也算间接帮我们在北京开创事业,为通过国家级论证奠定了基础,《北京晚报》的科学素养也以此得到了提高,这也算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吧。

  附一: 皮纹测试是不是伪科学?

  ——《河北青年报》2012年2月7日

  近日,山西太原部分幼儿园爆出“皮纹测试”事件,相关方面向家长收取1200元测试费,检测幼儿的智力,该行为随后被太原教育局全面叫停,“皮纹测试”随即也被打入“伪科学”的冷宫。

  据报道,“皮纹测试”实际上就是用油墨把指纹按在纸上,再扫描进电脑进行分析,检测出手主人先天遗传的各种差异和特质,并由此来反映被检测者大脑发育、皮层状态和灰质的分布情况,进而判断得出被检测者的“最优发展方向”。

  那么“皮纹测试”是否科学?皮纹会变化吗?它和人的健康、智力到底有没有关系?

  大脑与皮纹同时形成

  北京军区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原和平白求恩和平医院皮肤科主任崔东斌告诉记者:“指纹、掌纹、足纹被统称为皮纹。皮纹结构大致分为三类,即弓形纹、箕形纹和斗形纹。”

  崔东斌解释,皮纹同神经组织一起早在母亲怀孕3个月左右时候就开始形成。皮纹形成的时期正是大脑发育时期。而且,皮纹与大脑都是在外胚层形成,因此具有同源、同期性,两者是密切相关的。这在胚胎学、遗传学、皮纹学等学术方面都有证实。“因此我认为,指纹和大脑有密切关系。”

  部分病人皮纹出现变异

  崔东斌分析,在胚胎早期如果受到遗传因素、子宫内外环境因素和疾病以及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指纹会有一定的异常。皮纹特征都是由多种基因决定的,属于多基因遗传。

  目前皮纹学界已经对多种先天性遗传疾病的皮纹进行了研究,如:先天性愚型、特纳氏综合征、白血病、精神病等患者的手上都发现有一定的皮纹变异。有的疾病皮纹变异大些,但有的小些。“有些遗传性疾病的皮纹特征在皮纹学界与临床医学界基本已达成共识。这也为了解先天缺陷和遗传性疾病提供筛查和辅助诊断的依据。”

  “先天性愚型(也称唐氏综合征)这类患者指纹比较典型。”崔东斌说,这类的患者大部分手掌一侧或双侧出现通贯型(俗称断掌)或其他变异型掌褶线。另外,普通人手掌上有一个atd角,正常值为41°,而先天性愚型患者手掌的atd角多大于41°。

  指纹用于选拔体育人才

  在应用上,目前,已经有专家通过指纹来判断运动员是否适应某项运动。

  与皮纹测试相关的上海某科技公司的职业顾问王浩天告诉记者,早在1989年10月,就有研究者代表中国体育界出席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奥林匹克体育科学大会”,她提到皮纹与体育运动员选材是有一些相应的关系的,而且在一些学校已经有所运用。

  对此,崔东斌也持肯定的看法,他认为,“人的体质、运动素质、个性特征等许多与运动员选材紧密相关的因素多与人的皮肤嵴线构型特征有关。人类的指嵴线数、指纹类型、指纹组合等许多皮纹特征与人的运动能力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运动群体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斗形纹频率比较高,特别是双箕斗频率较普通群体高;优秀运动员大鱼际真实花纹少,屈纹线较长,弓形纹和通贯掌手等都较少。

  指纹不会变掌纹会变化

  那么指纹、掌纹会发生变化吗?可以用来诊断日常的疾病吗?

  崔东斌指出,指纹在胚胎形成后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而且指纹具有特异性,所以指纹会作为鉴别一个人身份的手段。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杨玉新主任医师则告诉记者,“指纹虽然不会发生变化,但掌纹会随着健康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深浅、走向、长短以及出现一些特殊的掌纹等。”因此,观察掌纹和手掌的颜色、形态及部位的变化,有助于各种疾病的诊断。

  石家庄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朱钰宝告诉记者,从中医理论来讲,掌纹生成和手部微循环关系密切,手是经络循环集中区域。人体有12条经络,而6条经络从手上通过。如小肠经、心经、心包经等。而且手上的穴位是多不胜数的。因此,当人体的经络、气血等发生变化,掌纹可能会发生变化。

  杨玉新说:“如果血液循环充分,掌纹就会显示出协调均匀的色泽。相反如果血液循环不畅,掌纹就会萎缩,局部就会暗淡、消退,这样就会形成有变化的纹理。”

  手诊协助诊断疾病

  杨玉新说:“我临床应用的手诊,共分49个部位,不同部位的手纹和颜色变化可反映不同脏器的疾病。例如我们通俗所说的感情线主要反映人体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状况,智慧线主要反映心脑血管、肠道状况,而生命线是人体免疫功能的体现。”再如肿瘤、心脏、脑血管等在手部都有不同的反射区,在疾病早期手上就有改变,通过手诊可预知和协助诊断疾病,减少和减轻疾病的发生,减少人们的痛苦。

  单纯看掌纹就可以判断疾病吗?杨玉新解释说:“以掌纹的改变判断疾病只是手诊中的一部分。手诊应包括观察手型、手纹、和手掌的颜色。当然还要结合望、闻、问、切,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

  比如通过观察小儿指纹色泽、长短的变化,可预测患儿病情的轻重,指导医生临床用药;贫血患儿因为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指纹的颜色也会比正常变浅。中医在临床中经常利用指纹诊病,这主要用于三岁以下的小孩儿,由于三岁以下孩子的寸关尺脉不好辨别,但皮肤较薄,可凭借食指的指纹来诊断疾病。从虎口直至食指掌侧外沿所显现的脉络,就是我们望诊的部位,可通过食指指纹的长短、颜色、形态变化来判断孩子疾病的深浅、寒热等。

  与智力有关?还无准确依据

  “虽然手是信息的集中区,能反映人的健康问题,但对于‘皮纹测试还要持谨慎的态度’。”对于1200元的皮纹测试,崔东斌、杨玉新、朱钰宝均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王浩天表示,山西太原“皮纹测试”用油墨采集指纹是相对落后的技术,由于清晰度等原因,会影响判读结果。霍华德·加德纳博士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皮纹学者通过实践发现皮纹分析可以了解到个人的多元智能,但关于这部分的研究还在不断地进行之中。

  而且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个人的成长不仅与先天因素有关,同时与后天的环境因素也是息息相关的。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皮纹测试”?王浩天指出,皮纹的发展与应用,在国际上公认起源于中国,早在唐宋时期,皮纹就被应用到刑侦探案,身份识别等领域。现代皮纹研究起源于欧洲,由上世纪传入中国,在香港、台湾等地有多家皮纹研究机构,目前中国大陆也有了多家皮纹测试的专业机构,由于尚处于发展阶段,缺乏行业标准,难免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对此,崔东斌也发表了同样的看法,通过皮纹测试孩子的个性、爱好、先天智力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但其准确性需要进一步证实。比如并不是有通贯手的就一定唐氏综合征,也不是所有的唐氏综合征都是通贯手,皮纹出现某种疾病的特征,并不代表你有这类疾病。“就目前的科技水平状况来看,还没有明确的依据能够证明皮纹测试和人的智力有关,但把目前尚未论证的技术简单地定义为伪科学也是片面的。”

■文/本报实习记者张彬楠

摘自:http://www.hbqnb.com/news/html/Weekly/healthweekly/2012/28/6563977289984.html

  附二: 关注幼儿皮纹测试:开错了方子吃错了药

  ——《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24日

  皮纹学和皮纹测量是一门科学,但目前只适用于人类的身份识别、遗传背景的研究和相关疾病的初步诊断等范畴,如果被滥用于正常人的智能、潜能预测,那么,就是不科学的和不可取的了。 
  最近,太原市的一家公司声称,皮纹测试可以测出幼儿的先天智能和潜能,并确定最优培养方向,每次收费1200元。对此,有的医学专家认为,这种测试缺乏科学依据,属于“伪科学”。同时,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和商业公司联手搞推介,有敛财之嫌。最终该测试被停止,公司受到了工商部门的查处,收取的测试费用也退还给了家长。 

  这个事件虽然就此落下了帷幕,但是,据《北京晨报》等媒体报道,这种“皮纹测试”已经在武汉、长春、西安、宝鸡、南阳、太原、成都、重庆和南京等城市的幼儿园开展过。开展这项测试的有关公司人员还说:“我们也希望有科学界的专家来验证(皮纹测试),这项技术在内地确实尚未获得专利。”而据《东方卫报》的报道,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所所长童梅玲表示:“‘皮纹测试’是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一个项目,但测试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皮纹学是一门严肃的基础医学科学 
  那么,“皮纹测试”这种技术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需要明确:什么是“皮纹”?如何进行测试?“皮纹”是皮肤纹理的简称,虽然我们身上的每个皮肤纹路都可以称为皮肤纹理,但从产生的结构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皮肤表皮细胞本身构成的嵴线,是表皮的固有结构,以手掌和脚底的嵴线最为明显,其在胚胎发育早期形成,出生后基本不再发生改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另一类则是由于皮肤紧密而牢固地附着于其下的结构所形成的纹路,我们身体上各个部位的皮肤屈纹和皱纹都属于这个范畴。熟悉皮肤美容的人士都知道,身体的皱纹与其皮肤下结构(例如,皮肌)的功能密切相关,受到年龄、性别以及环境,甚至心理情绪的影响,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有些皱纹还可以通过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来进行消除。因此,测量皮肤纹理一般是测定表皮固有的嵴线特征,而不是由于皮下结构造成的屈纹及皱纹。 
  有研究者认为,皮肤纹理结构是由特定的基因决定的,是受到早期胚胎发育环境影响的,对于皮肤纹理的研究,有助于研究个体的发育与遗传特点以及群体分布的特征,他们把这个领域相关的研究总结归纳,称之为皮肤纹理学,简称皮纹学或者肤纹学。那么,皮纹学到底是一门科学,还是一个“伪科学”呢? 
  要确定一门科学是不是“伪科学”,必须要看是否有专业的人员对此进行正规的学术研究,而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否发表过大量的相关论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笔者分别查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搜索引擎,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找到521篇相关文献(从1983年至今),而在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搜索引擎上,则可以找到4916篇相关文献(从1943年至今)。另外,据专业文献记载,有关皮纹研究的一篇文章,早在1880年就在著名的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虽然笔者没有更多的时间将其中与皮纹学相关的文章全部找出来,但这些数字已经足以说明,皮纹学确实是一门有众多专业人士研究的科学。这些皮纹学的研究人员主要为人类学家、遗传学家和解剖学家,他们于1971年在巴黎成立了国际皮纹学会,并定期举行国际会议。我国则在1979年,在中国遗传学会的领导下,正式成立了全国皮纹学协作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皮纹学是一门正规和严肃的基础医学科学。
  皮纹学主要用于身份鉴定和遗传学研究 
  那么,皮纹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呢?由于皮肤表皮的嵴线形式多样,组合复杂,其可能出现的类型的种类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前全世界人口的总数。从实际情况来看,即使仅仅从手指的纹理来看,在世界上也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同时,由于皮纹是在胚胎早期就已经形成并保持不变,是由个体的基因和早期胚胎发育环境所共同决定的,因此皮纹学最直接的用途就是用于人类身份的鉴定和遗传学的研究。 
  机体的皮纹图案出生后就比较固定,不会像机体的其他外表生物标志那样容易改变。皮纹学的测量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用于个体的指纹(“手指皮肤纹理”的简称)识别。据文献记载,早在我国唐代(公元650年),就有一位名叫贾公彦的人在其作品中记载了指纹可以用于个人身份的确定。而从出土的据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人们用指纹留下的花纹,从古代书简的封泥上也可以看到以指纹作为标志的印记。我国在唐代就开始使用指纹或掌纹作为凭信,用来签订契约,这种方法至今在某些地区或场合仍然被采用。1896年,胡安?沃塞西奇提出将指纹作为确定罪犯身份的唯一方法并被阿根廷警察部门认可,从此,指纹识别这种最常用的皮纹测量技术,成为了各国警察部门和法医部门鉴定人员身份的重要手段。 
   同时,由于皮纹图案与机体的遗传背景和早期胚胎发育环境密切相关,而人类的某些疾病也受遗传的因素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因此,人们一直都在试图寻找皮纹的人种群体特征规律以及与特定疾病之间的相关联系。目前的研究表明,世界上的主要人种,高家索人、澳大利亚人、美洲印地安人和黑人等,其皮纹类型存在着人种间的差异,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差异,大致确定每个人种间的亲缘关系。在同一人种中,生活在不同地域,甚至同一地域不同的群体中,也会存在着皮纹的差异,并可以通过这些差异大致了解各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而在皮纹与疾病研究的方面,我国的传统医学早就注意到指纹与病症的关系,至少在清代就已经将指纹用于疾病的诊断了。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某些皮纹的改变可能与染色体疾病有关。人体皮纹发育的胚胎早期可能发生的一些异常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也可以通过皮纹的观察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诊断。皮纹属于多基因遗传所控制,其中一些基因可能也会与一些疾病的敏感基因连锁,因此,也可以用于这些疾病的初步筛选。 
  不能随意扩大皮纹学的使用范围 
  说到这里,会不会有人感到困惑,既然皮纹学不是“伪科学”,那么,太原禁止对儿童进行“皮纹测试”是不是错了?笔者认为,太原有关部门禁止儿童“皮纹测试”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再科学的原理,也有其合理的使用范围,是不可以不顾环境和条件而被无限滥用的。我国的研究表明,在遗传性智力障碍的患者群体中,皮纹类型与智商的高低确实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是,该研究也明确指出,在智力健全的人群和非遗传性智力障碍的患者人群中,皮纹的类型与智商的高低并没有明确的关系趋势。因此,皮纹学及皮纹测量仅仅是用于评价相关疾病发生的一种医学工具,在正常人群中,其并不能用于衡量人智商的高低。因此,在智力正常的儿童中,以皮纹测试来确定孩子的智商,其实就是一种过度的滥用,已经脱离了科学的范畴。这就如同三聚氰胺是一种安全的建筑材料,但是如果被滥用在了牛奶制造中,就会成为毒药,而不再安全的道理是一样的。 
  其实,皮纹学和皮纹测量被滥用的历史几乎和人们关注皮纹的历史一样长。皮纹学研究学者早就指出,从古至今,都有一些江湖术士利用人们掌指皮纹的不同,捏造出中外五花八门的观掌相命术,诡称从掌指皮纹上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智愚、巧拙、贫富、祸福等,从而愚弄公众百姓,致使今天仍然有人相信,掌指皮纹能反映人的性格气质,甚至能预卜前程,这种唯心的皮纹观也大大妨碍了皮纹学的科学健康发展。从历史上看,真正的皮纹学研究人员则一直在努力研究,力求揭示皮纹产生的本质规律及其真正的科学价值,使之能够在研究中坚持唯物主义的客观方向,而不会沦为各种唯心主义相术的工具。 
  由此可见,皮纹学和皮纹测量是一门科学,但其目前只适用于人类的身份识别、遗传背景的研究和相关疾病的初步诊断等范畴,如果被滥用于正常人的智能、潜能预测,那么,就是不科学的和不可取的了。其实,不仅仅皮纹学是这样,很多其他的科学,比如中医学,本身是一门科学,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是,有人却利用人们对中医的信任,随意扩大中医的使用范围或者使用不适当的中医方法,制造出了“包治百病”的中药“圣方”,用于骗财害人,导致了中医的信任危机,妨碍了中医科学的健康发展,其本质也是真正的科学被个别人滥用而导致的后果。(作者:王月丹 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

  摘自: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02/24/content_59941.htm

  附三: 皮纹测试不能决定孩子智商

——《中国文化报》2012年2月7日

  侯丽  王芳

  编者按:近日,山西太原一些幼儿园要求幼儿接受一种所谓的“皮纹测试”技术。该技术称,用油墨把指纹按在纸上,扫描进电脑进行分析,就能解读大脑密码,测出孩子的先天智能。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批评。那么,“皮纹测试”有无科学根据呢?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皮纹测试”为什么多是伪科学呢?

  “皮纹测试”被指敛财

  针对媒体报道,2月3日,太原涉事企业负责人原冰称,目前已把3万余元“皮纹测试”费全部返还幼儿家长,并决定于近日注销山西道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据原冰介绍,2011年8月,她通过多方途径了解到,北京道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营的“皮纹检测”项目对孩子成长有所帮助,于是赴京考察,引进该项目。原冰称,关于“皮纹测试”的科学性她没有资格做出评价,因当时考虑得不够周全,也没有做细致的调查。
   据了解,在北京道蒙网站公示的“招商政策”中写到,代理商的合作方法是:“缴纳6000元培训费,获得《皮纹检测咨询师证书》,并在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20件采样,或6个月内完成50件采样。”已公示的代理机构分为地区独家代理和个人代理。地区独家代理已有多家,包括湖北武汉、吉林长春、陕西西安、河南南阳、山西太原、四川成都等。个人代理数量非常多,仅北京就有18位“皮纹咨询师”,此外,上海、天津、重庆、新疆乌鲁木齐、广东广州等多地有个人代理,其中以山西太原的咨询师最多,共44位。
   据了解,“皮纹测试”并非新鲜事物。这些年,全国不少地区的学校及相关机构对“皮纹测试”颇有兴趣。一些地方科研机构,比如辽宁省锦州市某科研所在该市教委的支持下,曾对全市8所学校成绩优秀和具有音乐、体育、美术等特长的850名学生进行了手部皮纹的采集,以做课题研究项目,并称,“拟通过研究对现代家庭的子女教育提供科学上的理论依据”。

  那么,“皮纹测试”技术到底有哪些科学依据呢?

  “皮纹测试”的遗传学基础

  1902年,美国科学家根据人类形态学、遗传学的指掌纹研究奠定了皮纹学的理论基础;1926年,美国形态学会提出了“皮纹学”这一专有名词,使“皮纹学”正式成为专业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同期,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染色体或脑部异常的病例,都有异于常人的皮纹。
目前,科学界认为,皮纹于胚胎期的13周至19周形成,具有遗传性、个体特异性和终生不变的稳定性等特征,它与人的体质强弱、机敏程度、运动能力及其某些遗传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专家认为,皮纹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外在表现。此后,更多医学家通过观察、记录、比对、归纳等,加上临床经验及与多元智能理论的整合后,在一定程度上证实,皮纹可一定程度上分析出孩子的多元智能及潜在个性。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皮纹学”的相关理论被从医学领域引入教育领域。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通过皮纹学观察,能无损伤、快速地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类型,尤其是对青少年,可以因势利导,做必要的心理引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提高心理应变能力是有所裨益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另外,有些学者认为,高智商人群皮纹具有特异性,理论上,可把皮纹特征作为选拔优秀人才的辅助依据之一。
   另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早前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几位科学家在对140名儿童的手纹进行研究之后得出结论:不同的手纹是大脑智商的一种反映,智力残缺的人,其手纹往往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区别。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有缺陷的儿童,其手纹和指纹中的拱形和圈形纹路更多,另外,他们整个手掌中的反常纹路也较正常儿童更多。

  然而,什么样的皮纹反应什么样的状况,目前,科学家还缺乏统一的定论。

  “皮纹测试”只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建议个人智能测试

  即使皮纹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智力和情感发育情况,但人类的智商和情感除了跟皮纹有关,还受到其他遗传特征和后天环境的综合影响,而这些影响能否体现在皮肤纹络上,仍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课题。
   目前,在医学界,神经科及儿科并未采用皮纹检测作为诊断依据。唐氏症的指纹异常乃是由于染色体变异造成的广泛性身体变异,并不足以作为皮纹与大脑之间关联的佐证。另外,根据目前的研究,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手掌及手指皮纹与大脑的智能并无必然的联系;还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人类智能只与一部分皮纹有关系,目前所揭示的手指皮纹与大脑智能的关系,尚未得到足够的认证。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遗传学研究专家马先生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了“皮纹测试”引入教育领域尚缺乏科学性。他认为,坊间有所谓的基因检测(预测你未来是否可能变胖、患糖尿病等),其检测结果并非100%正确,只是一个统计数据,供人们做健康方面的参考。在理论上,“皮纹测试”也是一种统计数据。但现代统计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才慢慢发展起来的,因此,皮纹的整个历史数据库,似乎还不够强大。再者,目前,部分医学领域的皮纹试验只有8成左右的准确度,还只局限于某些狭窄的领域,所以,在教育领域推广该技术,还为时尚早。“再者,一个人的皮纹测试即使代表了比较优越的遗传,但如果其他成长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智能和情感。简单来说,不同的环境能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行为模式可随人的成长逐渐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蒋先生认为,科学的验证讲求精度与效度,如果皮纹对应大脑具有极精确的解读,那么不同的“精通者”对同一受测者皆应有极高的一致性,但这一点似乎缺乏验证。另外,最引人怀疑的事实是,同卵双胞胎虽然拥有相同的遗传基因,但双胞胎的皮纹仍然完全不同。所以,业内不建议用该技术进行个人的智能测试。“但是,皮纹科学是一门科学,同心理学一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否定其存在的价值,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多加谨慎。”
   正如反对者提出的,看手掌就能测智能,这岂不是类似于看手相?手相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命运,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就更不是靠皮纹决定的。

  社会流行的“皮纹测试” 多为伪科学

  业内专家称,目前,流行于社会上的各种“皮纹测试”基本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多数属于伪科学。一方面,创办“皮纹检测”的多半为企管、教育相关领域的“外行”,鲜有科学研究学者参与,因而,不排除许多人是打着科学的旗号散布伪科学;另外,“皮纹测试”从业者主要把皮纹分析运用于“行为科学”方面,一般不涉及医学与犯罪心理学等更加特殊性的专业领域,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从业者的不自信。

  1.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雨林3年前就曾做过“皮纹测试”项目的研究。他认为,“皮纹测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医学遗传学,分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皮纹测试”成为一种测试行为后,是“用N多个科学,N多个合理,来包装这个不合理的、不科学的伪科学测试,极具欺骗性。”
   人类的皮纹与智商之间有无必然联系,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教育专家因此认为,将任何一种所谓与智商有关的测试引入教学体系中,不但会给当事人及家庭带来伤害,对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健康发展也是没有益处的。
   虽然社会有关部门已对此进行查处,然而,“皮纹测试”仍未完全杜绝。网络上,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仍然在做“最先进的皮纹测试”等广告,如“以科学化的方式做指纹、掌纹采样,经由计算机中心统整精算,以详细的报表、数据,彻底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大脑潜能运作的优劣势……”多家团购网站也大肆出售“皮纹测试”项目,一家教育行业团购网站给出原价1200元、特价680元的优惠价;而南京一家团购网站更是“爽快”,给了9.9元的低价,号称提供原价400元的“皮纹测试”……

  对此,专家提醒,家长和学生且莫上当。

摘自:http://epaper.ccdy.cn/html/2012-02/07/content_65967.htm

   
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