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07日,中国安防展览网刊发了一篇有关皮纹学及皮纹测试研究的科普好文章,很值得关注皮纹学研究和皮纹测试是否科学者一读,这篇文章的名字是《皮纹测试悄然流行,识别技术到底靠不靠谱》。
此文章对皮纹学及皮纹测试研究的科学性从指纹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如说“每个指纹都有几个独一无二的可测量的特征点,而每个特征点都有大约5至7个特征,我们的10个指头便产生最少4900个独立可测量的特征……”。这是论证了指纹是基因的显现。并且还指出“DNA鉴定也无法区分的双胞胎,却可以用指纹区分”,这是论证了指纹生物识别的唯一性。仅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出,指纹——皮纹学及皮纹测试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是需普及的基本科学常识之一。
特别是文章中所说的“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指纹检验专业委员“刘持平”,是参加我们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的“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国家级论证的专家之一。不过需要勘误的是,刘持平博士不仅仅是中国刑事科学协会指纹检验专业委员会的委员,而且还是这个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
还要申明的一点是,刘持平博士的博士导师、国际国内著名的当代中国指纹学研究的泰斗——赵向欣教授,也是我们皮纹测试的国家论证的专家之一。
下面就请大家拜读《皮纹测试悄然流行,识别技术到底靠不靠谱》。
皮纹测试悄然流行识别技术到底靠不靠谱
http://www.secu001.com/ 2012年02月07日14:09 中国安防展览网
生意社2012年02月07日讯
花上1200元钱,用油墨把指纹捺在纸上,再扫描进电脑进行分析,就能测出孩子的先天智能和潜能。近日,这种所谓的“皮纹测试”技术在山西省太原市一些幼儿园悄然流行。这样的测试真的能预知孩子的潜能吗?是忽悠家长,还是真有科学依据?识别技术到底靠不靠谱?
“皮纹测试”是否真的具有科学性?
“皮纹测试”通过对掌纹及指纹的采样分析,检测出先天遗传的各种差异和特质,并由此来反映被检测者大脑发育、皮层状态和灰质的分布情况,进而判断出被检测者的“最优发展方向”。
山西幼儿园的“皮纹测试”,因为费用高达上千元,被指责为“敛财”。而据相关资料显示,所谓“皮纹测试”是指通过对双手掌纹及十指指纹的采样分析后,检测出被测试者先天遗传的各种差异和特质,并由此来反映被检测者大脑发育、皮质层状态和灰层的分布情况,进而判断得出被检测者的“最优发展方向”,也的确有不少科研人员和组织从事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项技术是科学还是伪科学,目前似乎没有定论。有专家表示,这项测试的测试结果最多只能供家长参考,至于技术本身是否成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建议家长务必保持谨慎理智。
指纹技术为何如此受捧?因为它不撒谎!
每个指纹都有几个独一无二、可测量的特征点,而每个特征点都有大约5至7个特征,我们的10个手指头便产生最少4900个独立可测量的特征。因为指纹纹路不是连续的、平滑笔直的,而是经常出现中断、分叉或转折,这些断点、分叉点和转折点就称为“特征点”。正是这些特征点提供了指纹唯一性的确认信息。
其中最典型的特征点是终结点和分叉点,此外还包括分歧点、孤立点、环点、短纹等。指纹的千差万别,足以说明指纹识别是一个更加可靠的鉴别方式。要知道,DNA鉴定也无法区分的双胞胎,却可以用指纹区分。
南京有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华指纹博物馆”。“指纹是人类活动永不失误的证明形式。”这句话被放置在博物馆里的显著位置。
研究表明,指纹在胚胎发育至4个月时便开始产生,到6个月左右就开始形成。指纹在婴儿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纹线增粗,面积增大,但花纹的形态结构、分布范围和总体布局,却基本上是终生不变的,具有高度稳定性。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指纹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刘持平,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并论证:指纹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状,主要是由两个祖先种基因和4个突变型基因所决定。这就是如今“六大基因决定指纹”的普遍观点,它表明了指纹的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特点。
指纹识别,到底靠不靠谱?
作为证据之首,指纹以其特征的唯一性、稳定性得到世界法庭科学的公认。
在全世界的司法审判中,指纹一直在案件起诉过程中受到倚重。
然而,这个实行了近百年的起诉工具,却于2002年在美国受到了挑战。
在一宗谋杀案中,费城一名法官作出裁决:由于指纹鉴定不科学,检察官呈送法庭的指纹证据不予采纳。
警方对指纹的看重,主要是基于“指纹无双”的特点。
然而,无论电脑还是人工比对,都不可能对所有的指纹特征进行鉴定。况且,在指纹登记过程中,指纹会因手指在辨识器上产生的压力、姿势与湿度产生变化,疤痕、茧与裂痕也很容易导致指纹特征变动,从而影响判读数据。
“指纹特征识别的技术早已成熟。”北京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振刚称,在居民*中登记的指纹信息,是数字化的指纹特征点。但目前,在安防产品和指纹考勤机上应用的指纹识别技术,由于采集面积过小,致使识别的误识率和拒识率比较高。他说,在居民*中加入的指纹信息采集面积、特征点个数等标准正在制定中。
看来,指纹靠不靠谱已经被作为一个问题扔了出来。
这个问题出来的不是时候。目前,指纹正在社会生活中扩张它的适用范围。
结语
指纹技术越被滥用,信息泄露的几率就会越大。如何矫正其中的一刃,需要制度设计上的智慧。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少琴建议,将“指纹信息”修改为“指纹等生化信息”,因为有一些生化指标,比如像血型等指标,随着*的智能化将来可能会加入进去,这样就为*的唯一性、安全性和智能化留下了拓展的空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启建议,在居民*中加入指纹信息一旦变为现实,需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
现阶段,指纹识别技术与更多的产品领域结合,在中高端民用住宅市场获得重视。弗曼科斯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丁雄刚表示,目前高档小区和楼盘对自身的安全的重视日益看重,融合进指纹识别的对讲产品在人数较少的别墅区、高档楼盘等场所的应用正在不断受到关注。为了让其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让它趋利避害!
文章关键词: 安防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