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智商(IQ)测试 破译人类智力(ZL)密码 创立智力测量中国标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翟氏智力测量。
·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进展,必将改变我们所有的传统观念。
·生理遗传——多元智力测量是人生工程设计的依据
·智力开发是金矿开采 智力测定是采前勘探
·认识自己 设计自己 完善自己
·决定让孩子学习什么之前,一定要了解孩子适合学习什么。测量生理遗传——多元智力,可以帮助父母正确认识,设计自己的孩子,实现更加完美的人生。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
·竞争的时代,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对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要选择正确。就必须测定生理遗传即多元智力。
·宝剑劈柴不如斧,骏马耕田不如牛。你可知晓自己(自己的孩子)是宝剑或是斧?是骏马或是牛?
·让每个青少年儿童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东方科奥助每个学子驶向成功的彼岸

·2016年5月,在对我研究所生理多元智力测量考察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范兆良决定成立“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脑科学应用与教育技术研究院”,并聘请翟桂鋆任院长。

·2016年4月15日,我研究所一行四人在翟桂鋆所长带领下参加了朱元交发起的皮纹检测业研讨会。会议上进行了学术讨论与经验交流,并决定成立“中国皮纹学学会下属的皮纹检测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

·2016年3月,翟桂鋆所长被教育部战略发展学会聘为专家组成员。

·2015年4月,翟桂鋆所长主编的《中国当代皮纹学研究》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14年9月12日至13日,由科技部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主力、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承办的“中国首届皮纹学高峰论坛暨中国第二届皮纹学与认知能力相关研究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全国100多位皮纹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决定成立“中国皮纹学学会筹备委员会”。

 




联系电话:
   
010-84131431

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的研究及发展过程
 

  1988年,在武汉大学开始研究智力的生理测量技术---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

  1991年7月14日,成立了武汉大学郑州校友会东方智力研究测试中心,在郑州27中正式面向社会进行测量。

  1992年10月4日,智力的生理学(遗传学)测量技术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编号为豫科院成字9212号。

  1993年6月,由陶德麟校长签字,整个研究所回到了武汉大学,成立了武汉大学东方智力研究测试中心。

  1993年至1994年,先后获国家科委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新技术博览会一等奖和中国专利局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专利新技术博览会二等奖以及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发明展览会二等奖。

  1993年,由武汉大学专利事务所向中国专利局申报专利,当时的申请公布号为(94100363·9),但一年之后,中国专利局以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是重大发现而不是发明为由没有授予专利。

  1997年,此项研究归属于河南医科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在该所所长游文凤教授、刘运卿教授指导下,使本测量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1995年起,本中心曾代表武汉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先后参加中国第五届遗传学大会(1995·泰安),'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1996·北京),第六届中国医学遗传学大会(1997·黄山),'99国际华人健康心理学术会议(1999·广州),第四届海峡两岸心理和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1999·杭州)和世界华人生物学家学术研讨会(2004·北京)。应邀连续参加了第四、第五、第七届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的重视和强烈反响。

  从1993年起,二十几年来,我们自筹资金,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在武汉、郑州、信阳、许昌、开封、新乡、石家庄、长沙、厦门、漳州、广州、佛山、珠海、东莞、天津、上海、北京等地调查研究取样40000多人,取得了我国各民族生物识别多元智力的第一手宝贵资料,也使本测量技术更臻于准确完善。

  该研究还得到了中国遗传学会秘书长安锡培教授,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曹培生教授,中国皮纹研究的权威、《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主编、第一任中国皮纹研究协作组组长、兰州医学院李崇高教授和中国现任遗传学会皮纹研究协作组组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张海国教授等专家学者的支持与指导。还得到了国际心理学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主任张厚灿教授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主任孟庆茂教授对本测量已进行了严格地论证。

  1995年,中国儿童中心智力测量科研人员赖灿成老师对本测量进行了严格的考察论证。

  2003年9月,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在中国儿童中心正式对外测量。

  2003年12月,北京团市委青年人才中心采用本测量成立了人才测评部。

  2004年7月,本测量技术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华人生物学家学术研讨会”,在大会进行学术交流。

  2004年7月,注册成立了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

  2006年4月15日,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技术通过了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医促会共同主持的国家级论证。

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翟氏智力测量简介
    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是郑州东方舟生理智力测量咨询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东方智力研究测试中心)主任翟桂鋆等人历经二十多年艰辛探索而研究成功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力测量新技术。此技术于1992年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豫科院成字9212号)。2006年4月通过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医促会共同主持的国家级论证。曾先后获国家科委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新技术博览会一等奖和中国专利局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专利新技术博览会二等奖以及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发明展览会二等奖。

    本技术曾代表武汉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参加中国第五届遗传学大会(1995·泰安),′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1996·北京),第六届中国医学遗传学大会(1997·黄山),′99国际华人健康心理学术会议(1999·广州)和第四届海峡两岸心理和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1999·杭州),全球华人生物学家学术研讨会(2004·北京)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的重视和强烈反响。

    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超越了在世界上流行近百年的心理学智商测试。不用被测试者回答任何问题,仅从其手纹识译提取智力遗传信息密码,代入皮纹遗传智力参数公式即准确计算出一个人的智力高低、智力(思维)类型、反应速度、创造能力、记忆力以及艺术、体育等潜在能力。对充分发挥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智力优势和潜在天赋、正确地选择学业和职业;对提前发现各类杰出人才、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能准确地计算出初、高中生现时应达到的成绩;提前计算出小学生和幼儿到初中二年级后的学习成绩;计算出成年人过去中学时期的学习成绩;计算出大学生是文科或理科毕业;测出子女的智力,即可大致计算出其父母的智力;测出父母的智力,亦可大致计算其子女的智力。这就是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技术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所在。

    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技术的研究成功,是遗传学、皮纹学和脑科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也是人类智力研究和智力测量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基本攻克了智力遗传及其测量这一世界性难题。该技术的研究成功,使我国智力研究和智力测量从此进入了世界领先地位

国际上智力及其测量研究的进展状况
    智力测量是公认的没有被彻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之一。自从一九0五年法国的比内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智商测试量表,即比内测量之后,美国的D·韦克斯勒又研制了“韦氏测量”,英国的瑞文又研制了“瑞文测量”。目前全世界应用的智测方法基本上都是以上三个测量的不同版本或修订本。这为人类智力的研究和测量奠定了基础。但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浓厚的文化背景、对被测者年龄的要求、信度与效度等都一直为科学界所质疑。随着对智力研究的深入进展,心理学上各种新的智力理论不断提出,如: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说卡泰尔与霍恩的“流体智力”与“固体智力”说;斯卡尔与萨兹曼的“遗传限”理论;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智商不能代表智力,都认为要想以测试的方式鉴别个体智力的差异,传统的智商测试方式势将改变,盼望着新式生理智力测量方法的诞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从生物学角度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一时风行于欧美及全世界,但他无法从生物学的角度测量多元智力。斯卡尔与萨兹曼于1982年提出了遗传限理论,但至今仍无法测量之。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已经确认人的认知能力在出生前就已经决定了。普林斯顿大学华裔科学家钱卓带领的国际研究小组已经定位了记忆力基因(NR2B),论文已于1999年9月发表在权威性《自然》杂志上。这一切都说明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已经认识到了人类的智力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人能研究成功从生理遗传即生物学角度测量人类智力的方法。

    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研究的成功,使每个人的遗传限和多元智力可直接进行测量,超越了智商(IQ)测试,破译了人类智力密码,建立了智力测量中国标准,对现行智力理论、教育理论及体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翟氏智力测量研究的理论依据及贡献和意义
    现代遗传学揭示:人的遗传信息是由DNA所携带。DNA序列不同,决定人们个子高矮、肤色和体质的不同,还决定了智力和潜在天赋等。人的DNA序列约有30亿个核苷酸。DNA测序已经完成,待功能基因全部破译之后,测定智力将会十分容易。能否找到一种简捷的方法测出决定人智力的基因,从而提前破译人类智力的奥秘?在“有诸内必形诸外”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全息理论指导下,经过二十多年艰辛探索,翟桂鋆认为DNA序列和脑结构不同,必定会在人的体表以不同的终端密码显示,且易在头发、耳朵、特别在手纹显示。手纹是基因的外部表现,研究手纹就等于研究基因。世界上绝对没有二人的手纹相同(相同的概率只有640亿分之一,又一说为百万的七次幂分之一);也绝没有二人的基因相同,故可以说手纹就是基因的外部显现。手纹排列有序,和脑结构及智力有着精确的对应关系,并且为多基因遗传,在多基因中有一主导基因在起决定作用。只要识译手纹上智力遗传密码,代入皮纹智力参数公式即可计算出人的智力等。

    例如,为什么有人语文一般而数学优秀?有的人则是语文优秀而数学非常差?为什么有的人小学数学成绩好,到初中二年级(有的是高中二年级)后数学成绩直线下降?这就是智力遗传基因在起作用。据我们的初步统计,高考失败者,有80%是选错文理科所致。经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后能使这一问题得以避免。本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生理遗传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认知能力,目的是从生理遗传即生物学意义的层面上来测量人的智力。目前各国的心理学家、遗传学家都在研究这一课题,但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尚未发现有关的报道与论文发表。本测量的研究成功,将是继法国的比内测量和美国的韦氏测量及英国的瑞文测量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类智力研究及其测量的新突破。是脑科学、遗传(皮纹)学和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基本解决了智力遗传测定这一世界性的课题。本测量测出的是斯皮尔曼提出的智力的“G因素”与“S因素”;是卡特尔与霍恩提出的“流体智力”,使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与斯卡尔和萨兹曼提出的“遗传限”有了真正生物学意义上的测量。若将此方法推广应用,将会提前测定每一个中小学生及幼儿的学习潜能及成才趋势;对提前准确发现各类人才,以便社会及家庭及时引导培养其成为各类杰出人才,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若将此方法应用到教育上,将真正实现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二千多年前提出的“因材施教”得以真正实现。必将对我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体制产生强烈地冲击,并必将建立更为科学的教育新体制。
国际皮纹学及遗传智力——多元智力研究简史
    中国是世界皮纹研究和应用的发祥地。在周代、秦代和汉代,我们的祖先巧妙的利用皮纹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科学特征,把泥封指纹用于契约作信,以防作伪。这个科学应用一直延续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
    1684年英国医学博士N.GREW向英国皇家学会递交了他对手掌纹理解剖观察报告。这份报告刊登在1684年皇家学会《哲学汇报》上。
    1686年意大利伯拉加大学Marcello.Malpighi利用当时的先进仪器——显微镜对皮纹脊背线进行了观察研究。
    1823年,捷克的物理及生物学家Joannes Evangelista Purkinji开始研究人类手掌与脚掌上突起的皮脊,并试图将其系统化,寻找出与人类进一步的关系。
    1880年,《Nature》期刊上出现两篇由Henry Faulds及W.J Herschel两位教授所撰写的文章,推荐使用指纹鉴定法作为人类独特的判别方式。
    1902年,美国学者Harris Hawthorne Wilder 对形态学、遗传学及种族间指掌纹的研究奠定了皮纹学完整的系统基础。
    1926年,Harold Cummins教授在“美国形态学协会”上提出Dermatoglyphics 这项专有名词。至此,Dermatoglyphics(皮纹学)正式成为专业研究领域的学问。
    同时期,Dr.Cummins在研究领域中发现,染色体或脑部异常的病例,都有异于常人的皮纹。当胚胎处于母体的第13周时,他的手足皮纹开始发育形成,直至第24周,细部的纹线才会继续发育完成,至此终身不变。皮纹也与胎儿的脑部发育产生关联(胎儿的脑部细胞也在第5周时开始由中心部位开始形成)。这一重要发现,在国内外“医学遗传学”多项著述及文献中都有刊载。
    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现已证明:“许多染色体及脑部异常患者,都有着异常的皮肤纹理图像。”目前已依次标准做为染色体及脑部异常判断的重要指针,准确率达到70%以上。
    加拿大的脑外科教授班菲儿得(Penfield)于1950年所发表的“身体各部位与脑的关联之断面图”,也显示出手指皮纹与大脑间密切之关联。
    日本的医学专家品川加野博士提出:“左右手手指与左右脑之间具备密切联结的关系“,其相关的文献及理论可见于各学术领域。
    1979年,中国第一任皮纹研究协作组组长、兰州医学院教授李崇高在《遗传学》杂志发表了630例正常学龄儿童手的皮纹学观察。
    1981年,中国第二任皮纹研究协作组组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张海国在《遗传学报》上发表了《中国人肤纹研究Ⅰ,汉族102项肤纹参数正常值的测定》。并于2002年出版了专著《中国民族肤纹学》。中国当代著名的指纹学专家、中国公安大学的教授赵向欣于1997 年出版了专著《中华指纹学》。
    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引起全世界(包括教育界及心理学界)的强烈反响。
    从1988年开始,武汉大学东方智力研究测试中心主任翟桂均开始从皮纹研究人类智力,到1992年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豫科院成字9212号)。
    1999年,洛阳医学院教授陈兰英在《遗传学》杂志上发表了《人类指掌皮纹与智力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1999年,上海复旦大学学生李辉在卢大儒教授指导下,研究了手掌纹路对称性与智力高度相关,并发表了论文,受到了中国遗传学之父谈家桢院士的肯定。
    199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美籍华裔教授钱卓为首的国际研究小组定位了记忆力基因,论文发表于当年9月《自然》杂志。
    2003年11月,英国《星期日泰晤时报》报道了英国科学家和西班牙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手纹形状反映智商。

    多元智力(也称八大智能)分为:
    

语言智能 ●数学——逻辑分析智能 空间智能 ●肢体——动作智能

音乐智能 ●人际智能       内省智能 自然智能

    同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波士顿荣民医院(Boston Vetetans administration)研究脑部受伤及病变的病人时发现,“多元智能”也同时存在于大脑系统中,并且更进一步地表明大脑结构中控制各项智能的区域。

                                     下一页

   

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