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智商(IQ)测试 破译人类智力(ZL)密码 创立智力测量中国标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翟氏智力测量。
·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进展,必将改变我们所有的传统观念。
·生理遗传——多元智力测量是人生工程设计的依据
·智力开发是金矿开采 智力测定是采前勘探
·认识自己 设计自己 完善自己
·决定让孩子学习什么之前,一定要了解孩子适合学习什么。测量生理遗传——多元智力,可以帮助父母正确认识,设计自己的孩子,实现更加完美的人生。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
·竞争的时代,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对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要选择正确。就必须测定生理遗传即多元智力。
·宝剑劈柴不如斧,骏马耕田不如牛。你可知晓自己(自己的孩子)是宝剑或是斧?是骏马或是牛?
·让每个青少年儿童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东方科奥助每个学子驶向成功的彼岸

·2016年5月,在对我研究所生理多元智力测量考察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范兆良决定成立“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脑科学应用与教育技术研究院”,并聘请翟桂鋆任院长。

·2016年4月15日,我研究所一行四人在翟桂鋆所长带领下参加了朱元交发起的皮纹检测业研讨会。会议上进行了学术讨论与经验交流,并决定成立“中国皮纹学学会下属的皮纹检测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

·2016年3月,翟桂鋆所长被教育部战略发展学会聘为专家组成员。

·2015年4月,翟桂鋆所长主编的《中国当代皮纹学研究》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14年9月12日至13日,由科技部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主力、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承办的“中国首届皮纹学高峰论坛暨中国第二届皮纹学与认知能力相关研究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全国100多位皮纹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决定成立“中国皮纹学学会筹备委员会”。

 




联系电话:
 
010-84131431

 

《 北 京 青 年 报 》

 1999年8月1日

谁 能 解 开 掌 纹 之 谜

 专家认为:研究掌纹不是「看手相」

  人的手掌上奥秘无穷的皮肤纹路与人的健康和智商有关,由单一的基因起决定作用,并且存在单基因遗传。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三年级学生李辉,经过一年多的研究首次发现人指间区纹中存在的这一现象。这一发现对经典学说中人体肤纹由多基因系统决定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著名遗传学家谈家 桢院士得知这一发现后对此表示了肯定,他称赞道:这名学生的课题研究很有创意,是大学本科生接触实际,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范例。
  李辉的研究是如何进行的?这项研究的前景如何?本报专访了他的指导教师----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卢大儒教授。
  “掌纹有没有遗传规律?“一句无心的问话改变了一项平常的研究
  卢教授介绍,李辉的研究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的。去年,复旦大学选定云南作为暑期实践、考察、扶贫的目的地。因为云南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等待考察、研究。再加上它又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他们就决定将调查内容改为对遗传病的研究。云南的民族差异较大,所处的地方也偏僻,与外界交流很少,保存了许多珍贵的遗传信息。
  在云南的日子里,主要的工作就是采取血液样本或是皮肤纹路的样本。这两种方法在国际遗传学研究方法中都是比较成熟的做法。可是云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大多数的人都不愿意让人取血,所以他们决定取掌纹作为研究样本。因为毕竟进行起来容易一些了。取掌纹就是把油墨涂在手掌上,覆上一张留掌纹用的白纸,再用小滚子滚一下,就能印出很清晰的掌纹了。在遗传学研究中,掌纹或者说肤纹是与基因有相似之处的,那就是他们的表现形式都相当的复杂。李辉他们在云南期间取了大概几百个样本,并且找出掌纹与遗传基因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他们发现取到的样本中,同一民族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亚族之间肤纹的差异较大。而与他们居住在一起的异族差异反而小,主要原因就在于异族之间通婚使基因变得相似。
  李辉对这些掌纹样本发生了兴趣,开始自己独立研究,想找到掌纹和基因之间的联系。李辉从自己的家乡上海郊区的奉贤县入手,又继续收集了几百份样本。
  积累之后,灵感的火花开始闪烁,这时,一个同学在闲聊时问他:你收集了那么多掌纹,那指间区那块儿的纹路有没有遗传规律呢?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李辉放弃了复杂而面积过大的掌纹,转而研究相对简单有序的指间区纹。可以说这句问话让他的研究走上了正轨。
  两千个样本,李辉离成功还差最重要的一步
  过去学术界一直认为人体肤纹的形成没有明确的规律,并且由多个基因决定。但是李辉的研究却发现人的手掌皮肤纹路与人的健康和智商有关,并存在单基因遗传。这一观点得到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院士的肯定。
  卢大儒教授认为,李辉能够出成果和他的兴趣是分不开的,虽然李辉在云南考察时还只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连遗传学课程都没学过,可是他从很早时起就对生物特别感兴趣,他对生物分类学的掌握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博士研究生。而且,这个选题少有人问津也给他的成功扫除了不少的障碍。国际知名的几个大数据库中都没有选题相近的论文,前人对指间区纹的忽视成全了李辉。
李辉在一开始对样本的选择有一定特殊性也让他少走了不少的弯路。李辉除了随机取样外,还在自己的老家专门进行了一个家系的研究。而这个家系,恰恰是一个血统非常纯正的人群,遗传规律相当有序,让李辉省了不少麻烦。
  李辉在生物分类学上的扎实功底也帮了自己很多忙。前人之所以没有能从指间区纹中找出遗传的奥秘可能是由于以前对于指间区纹的分类太过繁琐,不利于找出规律。就像不把颜色提纯为三原色,就很难弄清到底是那两种颜色可以配成另外的新色一样。李辉对传统分类做了改动,重新划分,这样就可以将遗传学中的表现形式和基因配型----配合,套用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变异的也能归入了。
  李辉把人的左右手和指间区三区(食指、中指之间)、四区(中指、无名指之间)代入模型,配出16种表型。并与基因联系起来,发现了指间区纹存在对称型和不对称型的规律性,并初步弄清了肤纹与遗传病、智商之间的联系。智商低者指间区纹的对称度差,高智商者对称度高。
  但是他的研究,还不能算完全成功。卢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李辉的成果中还存在着一大一小两个缺陷。小缺陷存在于他的16种表型之中,李辉到现在只找到15种表型,还缺少一种。而寻找这一种表型,需要继续扩大样本量。大的缺陷是虽然可以推测指间区纹由单基因遗传,但是这个基因到底在哪儿还没有找到。没有基因的准确定位,就很难拿出有说明力的证明,所以这是李辉成果中最大的缺陷。
  下一步如果想将研究再推进一步的话,就要从为数极多的基因中去寻找我们需要的那一个。最好能找到一个相对隔绝的家系,样本量至少有五六百人左右。然后取得血样,把人血中的DNA用扩增的方法把它们放大到几十万倍,然后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定位,寻找同家系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别。接着压缩范围,最后确认。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需要极为繁复的工作,恐怕要用上几年时间。
  对于从指间区纹可以反映人体的情况这方面存在的误区,卢教授认为一定要予以澄清。首先,千万不能把研究掌纹与看手相等一些非科学的东西混为一谈,因为虽然指间区纹可以表现遗传病,但也不是完全对应的。人在孕育之中,在受精卵过程中有关基因变化会和人的神经系统相联系。但这种联系也不是都表现出来的,因此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病症在肤纹中都可以展现出来。另外,指间区纹目前只能看出一些致病的规律,也能从中了解人智商的一些情况。我们研究遗传学的人对于“聪明”这个词是非常忌讳的。人的聪明与否除了与智商有关外,后天教育的因素也很重要,像狼孩、猪孩这样的事例恰恰说明智力并不能决定一切,目前各地的名人精子库我们也不赞成,应该提倡生健康的孩子,而不是生聪明的孩子。
  卢教授认为,如果李辉能够继续把研究深入下去,肯定会有很大的作用,不仅能够从表象上诊断一些疾病,还可以为法医鉴定亲子关系、寻找罪犯等提供非常有力的证据。目前卢教授已着手为李辉申请专利做准备。

 

   

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